在3G/4G LTE时代,实现承载网的分组传送技术主要有两种途径,一是以PBT/MPLS-TP协议为基础的PTN(分组传送网,Packet Transport Network),另一个是IP/MPLS协议为基础的IP RAN。可以说,回传网从3G/4G时代就已经开始它们的“爱恨情仇”,以至于大佬们写本书都得绑在一起,谁让支持它们的金主儿不同。以国内例,中国移动采用PTN,中国电信联通采用IPRAN。
在这里,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PTN与IPRAN技术。PTN技术:以采用MPLS-TP协议的PTN技术说明,它提供二层以太网业务、TDM业务等,并可通过升级方式支持三层协议,实现三层相关功能;而IP RAN路由器则直接承载各类IP业务,并通过伪线仿真方式提供TDM业务。
而到了如今,5G已经炒的热得不行,真假5G也是沸沸扬扬,各个运营商(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联通)要么是SA要么是NSA。SA与NSA可以说是4G/5G无线接入基站与其核心网的架构标准问题。引发一系列“血案”。
那么无线接入侧与核心网侧已经是这么不平静了,位于其间的承载网是不是不再像3G/4G时代那样折腾了?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然而,承载网做为5G的重中之重,戏份少了就是不正常,毕竟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两位老人家,都有自己的心总是走不到一块儿的。
在ITU-T第15研究组(SG15)日内瓦全体会议上,中国移动爸爸和中国电信爸爸各抱了一个5G中回传网的宝宝,中国电信的M-OTN (Mobile-optimized OTN) 和中国移动的SPN (Slicing packet network) 。3G/4G的承载网战火已然在5G中继续。既然金主儿要这样,厂家们会做如何选择呢,总不能只支持其中一种吧?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2个标准的支持情况:
标准
Standard Documents
Supporter (按英文首字母排序)
M-OTN
ITU G.709.25-50 “25G and 50G OTN interfaces”
中国电信,烽火,华为,Infinera,Microsemi,MIIT,Nokia,Ericsson,中兴
SPN
ITU T G.mtn “Interfaces for a metro transport network”
中国移动,烽火,华为,Infinera,Microsemi,MIIT,Nokia,Ericsson,中兴
聪明如厂家,无论是中国厂家还是歪果厂家,都不站队,同时支持2种技术,两边的钱都要赚。当然,要赚两边的钱,也是有技术支撑的,因为这2种承载网的中回传技术分别基于现有OTN/FlexO标准扩展和PTN/FlexE技术扩展,各厂家都已有相应的设备支持,器件方面也基本可以通用。
简单点说:
M-OTN是以OTN技术为内核的技术,主要特征包括25G和50G线路接口技术、单级复用、灵活时隙结构、极简运维能力等。从而提供低成本、低时延、低功耗的综合业务承载方案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M-OTN的优势:从上面的架构图可以看出,整个承载网从5G业务接入都可基于彩光的端到端的无缝连接和管理。
M-OTN的劣势:端到端系统成本高,同时C-RAN和D-RAN部署场景下需要多种5G eCPRI或50G的接口以及N*25和N*50等灰光接口。
SPN是以切片以太网内核为基础的新一代融合承载网络架构,具备低时延、大带宽、超高精度同步、灵活管控等技术优势,同时兼容以太网生态链,具备低成本的特性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SPN的优势:可以充分利用IEEE 802.3框架下的所有已成熟定义光MAC和Ethernet PHY产业链,从而降低5G承载网的部署成本,毕竟在3G/4G时代,使用PTN回传时的一大优势也是PTN的成本较IPRAN低廉。同时,SPN由于内置FlexE功能,可以更充分通过FlexE来绑定低速率Ethernet PHY支持多档细分速率(如150G/300G等)和更高速率的5G传输接口。
SPN的劣势:由于在Ethernet标准中定义的都是peer to peer的连接和交换,从业务接入到终结,SPN缺乏End to end端到端基于用户的网络连接和管理保护能力
最后,既然这2种技术毕竟同是为5G业务服务,这也让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,具体来看看下面的表格。
SPN
M-OTN
Service layer
L2VPN/L3VPN
L2VPN/L3VPN
Packet layer
SR-TP/MPLS-TP
SR-TE/SR-BE/MPLS
Path layer
SCL (n*5Gpbs)
ODUk/ODUflex
Section Layer
FlexE
OTUk/FlexO
Optical layer
WDM
WDM
好了,到这相信大家对SPN和M-OTN都有一定的了解了,感谢您的阅读,欢迎转载和分享。